工信部:醫械產業2025年達1.2萬億

2015-11-28

10月30日,國家工信部網站正式發布《<中國制造2025>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(2015年版)》(因封面為綠色,故也稱綠皮書),明確了包括高性能醫療器械在內的十大領域及23個重點發展方向。

  綠皮書指出: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值約為3000億元,年增長率15%以上,在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中,90%以上產品為國外品牌。健康需求迅速發展與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現狀極度不相適應。

  為此《中國制造2025》中明確了高性能醫療器械的技術路線圖,包括短期/長期發展目標、發展重點、示范工程、產業集聚區及戰略支撐保障。

  其中亮點有:

  2020年產業規模達6000億,到2025年達1.2萬億;
  2020年縣級醫院國產中高端醫療器械占有率達50%,到2025年達70%;
  2020年國產核心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%,到2025年達80%;
  此外要形成3-5家國際知名品牌、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升級產業集群等。
  從宏大目標可以看出國家在戰略上高度重視,將大力支持并引導國產醫療器械“奪回”市場,“殺入”國際?!吨袊圃?025》關于高性能醫療器械的具體路線規劃,可以說是國家給定了基調,國產醫療器械,尤其是之前不被看好的高性能醫療器械破局在即!

  1.今年各部委關于醫械的重大政策

  科技部:數字化醫療工程技術開發項目
  科技部、衛計委:數字診療裝備重點專項
  食藥監總局:醫療器械行業標準、創新醫療器械特批程序
  衛計委: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工作

  此外,從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、建設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備、公立醫院優先配置使用國產醫療設備和器械等,都將加快推進醫療器械國產化工作,實現國產醫療器械的騰飛。
  可以明顯感受到,各部委在完善醫療器械注冊審評審評、松綁大型醫療設備配置、降低大型醫療設備檢查費、加大國產科技投入、引導國內市場認可等方面都在為國產醫療器械的崛起鋪路搭橋。

  2.國產醫械受利、實現破局在即

  醫療器械的產業規模將破萬億,這個巨大的市場足以讓醫械人歡呼;同時在醫械使用消費的主力軍——縣級醫院中,未來國產醫療器械占有率將實現逆襲,達到70%,也就是說未來國家將大力主導國產醫療器械替代進口,實現國產化進程,而且這一替代速度將會大大加快。

  醫療器械核心部件歷來是國外品牌占主導,在這次綠皮書中明確要重奪這一天下,實現2025年占有率達80%,這將極大的提振國產醫械的信心。
  未來3-5個國際知名品牌的目標和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,也將給綠皮書中重點關照的京津冀、長三、珠三三地醫療器械產業提振士氣,尤其是對三地產業做出具體明確的分類規劃,錯位發展、協同共進,最終將實現國產醫療器械的真正崛起。

  國產醫療器械承載著中國億萬民眾的健康夢,在宏大戰略、細致縝密規劃以及有力支持與保障下,必將實現騰飛。
  這次綠皮書的公布,也正是掀起狂飆猛進的序幕,國產醫療器械破局在即!
  最后,醫療器械創新網為大家整理編輯《<中國制造2025>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(2015年版)》(綠皮書),完全干貨,全程高能!小伙伴們,快收藏吧~

  一、發展目標

  2020年產業發展目標:
  1.年產業規模達6000億
  2.縣級醫院國產中高端醫療器械占有率達50%
  3.國產核心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%
  4.全國建起5個以上科技成果過程化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
  5.形成20家示范應用基地
  6.形成3家以上國際知名品牌
  2025年產業發展目標:
  1.年產業規模達1.2萬億
  2.縣級醫院國產中高端醫療器械占有率達70%
  3.國產核心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%
  4.全國建起10個以上科技成果工程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
  5.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省級產業集群
  6.形成30家示范應用基地
  7.在各主要產品領域各形成5家以上國際知名品牌

  二、發展重點

  綠皮書同時還明確了三大發展重點:重點產品(包括醫學影像設備、臨床檢驗設備、先進治療設備和健康監測、遠程醫療和康復設備)、關鍵零部件、關鍵共性技術(可靠性保證技術、健康互聯網技術與標準、健康大數據技術和3D打印技術)

  重點產品

  醫學影像設備
  MRI、開放式超導系統、CT機、PET-CT機、一體化PET-MRI、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設備(128級以上物理通道)、微型超聲診斷設備、DSA、X射線相襯成像、電阻抗成像設備、腦磁圖設備等新型影像設備

  臨床檢驗設備
  高通量臨床檢驗設備、快速床旁檢驗、集成式及全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檢驗分析系統、分子診斷設備、微生物自動化檢測系統、高分辨顯微光學成像系統等

  先進治療設備
  大型重離子/質子腫瘤治療設備、圖像引導放療設備、高清電子內窺鏡、高分辨共聚焦內窺鏡、數字化微創及植介入手術系統、手術機器人、麻醉機工作站、自適應模式呼吸機、電外科器械、術中影像設備、腦起搏器與迷走神經刺激器等神經調控系列產品、數字一體化手術室、可降解血管支架、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、可折疊人工晶體等

  健康監測、遠程醫療和康復設備
  智能型康復輔具、計算機輔助康復治療設備、重大疾病與常見病和慢性病篩查設備、健康監測產品(包括可穿戴)、健康大數據與健康物聯網、遠程醫療及相關標準等

  關鍵零部件
  大熱容量 X 射線管(8MHU 以上)、新型 X 射線光子探測器、超聲診斷單晶探頭、面陣探頭(2000 陣元以上)、微型高頻超聲探頭(血管或內窺鏡檢測),3T 以上高場強超導磁體、MRI 用多通道譜儀(64 通道以上)、CT 探測器、PET 探測器(基于硅光電倍增管)、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、透析材料、醫用級高分子材料、植入電極、臨床檢驗質控用標準物質等核心部件。

  關鍵共性技術
  可靠性保證技術
  包括可靠性分析、計算機模擬、軟硬件和機械的可靠性測試技術、電磁相容相關技術等。
  健康互聯網技術與標準
  研究健康互聯網標準體系,分層次、分步驟建立相關標準,建立必要的測試與測試方法的技術條件。
  健康大數據技術
  健康數據庫的建立與管理,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分析技術及健康管理行為指導標準。
  醫用增材制造技術(3D打印技術)
  適于 3D 打印技術的可植入材料及修飾技術,碳納米與石墨烯醫用材料技術、用于個性化制造的全面解決方案,包括檢測、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等。

  三、示范工程

  此外,綠皮書還給出兩種應用示范工程,一是,創新醫療器械應用示范工程;二是基于大數據、面向全球的醫療設備聯合運維保障服務示范工程。

  四、產業集聚區

  在產業集聚區,依然以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為主,其中在三地的定位上也有所區分,做到錯位發展,協同共進的發展態勢。其中:
  京津冀地區——創新醫療器械集聚區;
  長三角地區——先進醫療器械集聚區;
  珠三角地區——數字化醫療器械集聚區。

  五、戰略支撐與保障

  宏大的戰略規劃離不開強有力的戰略支撐與保障,在戰略支撐與保障方面,綠皮書做出:

  1.建立醫療器械產業技術研究院
  2.構建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公共平臺
  3.強化專業人才培養
  4.營建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

本網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計算及安全服務 Powered by CloudDream
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